当前位置:首页  /  政策解读  /  关注民生

青海落实民生十件实事让大众享实惠
字体[ ] 日 期:2017-12-11 来 源:财政部   作者:【视力保护色:          】

  本报讯  悠悠万事,民生为大。十八大以来,为了增强民生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,青海省财政进一步调整工作思路,以民生十件实事为抓手和突破口,每年集中75%以上的财力,全方位强力推进全省民生建设。

  针对每年实施的民生十件实事,青海省积极部署,强化落实,从每年第四季度开始由省政府领导亲自安排部署、着手参与谋划下一年度民生十件实事。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征集、召开座谈会等方式,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,在此基础上,结合中央有关民生重大决策部署和改革,拟定下一年度民生十件实事具体安排意见。经省委、省政府研究审定后,连同政府工作报告一起报省人代会审议,确保实施的民生实事更加顺应民意、贴近民情。

  该省立足保基本、补短板,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,着力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。重点在就业创业、教育、社会保障、出行畅通、健康养老服务、群众文化、人居环境等方面,统筹实施了一批重点民生项目。各级财政部门创新投入,强化引导,强化政策集成,综合运用产业发展基金、贷款贴息、金融激励、以奖代补、政府购买服务和PPP模式等方式,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民生建设,特别是通过大力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和PPP模式,有效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,形成政府主导、社会参与的民生共建格局,有力地推动了民生事业发展。

  为确保民生十件实事工作节奏不迟缓、任务不落空,青海省建立了由政府统一领导,财政、发改、人社等多个部门分工负责、协调参与的工作机制,各负其责、各司其职,相互配合、协同推进。各地、各部门建立工作台账,排出时间表,按时间节点有序推进。省政府建立季度通报制度,对进展缓慢的地区和部门及时进行督导。该省还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、政府网络平台和宣传栏等,及时向社会公开民生十件实事有关信息,及时报道和宣传工作进展及取得的成效,营造了关注民生、支持民生、服务民生的良好氛围。

  经过连续多年实施民生十件实事,青海省的民生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展。

  一是民生的基本性和保障性更加突出。进一步加大城乡困难群体就业创业扶持及社会救助力度,全省累计新增就业24.56万人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69万人,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7.4%,城镇登记失业率平均控制在3.4%以内;涵盖各类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已基本形成,城乡困难群体基本生活“安全网”更加筑牢织密。

  二是政策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更加凸显。通过统筹城乡各类人群,着力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,不断调整提高企业职工及城乡居民养老金标准、城乡医保人均筹资标准和低保标准等,建立了高龄老人补贴、老年人体检和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等,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达11%以上,社会福利制度开始向普惠性迈进。

  三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条件得到明显改善。青海省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,实施了教育、文化、卫生等一批重点民生建设项目,完成了38.6万户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,32万户农牧区危旧房改造,城乡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33平方米和29.2平方米;历时5年的游牧民定居工程全面完成,11.3万户游牧民实现定居;全面解决了无电地区用电和农牧区饮水安全问题。

  四是群众的获得感明显增强。该省对藏区六州所有学生和西宁、海东两市贫困家庭学生实行15年免费教育,组织实施了扶贫攻坚八项工程、“文化进村入户”“高原美丽乡村”“美丽城镇”全民健身工程、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等一大批重点民生项目,广大人民群众普受实惠,享受到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。 (周国)